查看原文
其他

定安这个有2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,90%的人都姓张……

用心发现海南 海南心发现 2023-03-14




城市越是喧嚣,人们就越想往外逃。


我总想去看看海南的古村,当古村落的建筑和旧时光串联上,那些过往生动的故事就会被记起、被触碰。



所以,这次发现妹来到了定安的文化古村——高林村,走,一起去看一看。


1初识便是“闹剧”


穿插一则乌龙小故事


发现妹去采编的路上真的历经了一番波折。一大早,就从海口驱车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前往。



一个小时以后到达了导航显示的位置,发现妹随处一逛,总感觉不太对劲,为什么看到的和网上搜索的图片完全不一样呢?正疑惑时,村民告诉我,这里是文昌的“高林村”!



好吧,发现妹再次打开导航,从这里去到定安高林村竟然还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,再三确认后的发现妹,嗦了一碗粉,出发了。



导航显示还剩一公里时,发现妹在村口偶遇了可爱的小朋友,他告诉我们:“呐,那里就是高林村。”



沿着小朋友提示的方向,看见了高林村的指路牌,发现妹终于到达了此次的目的地——定安高林村(张岳崧故居)。



累死了~这个时候发现妹真的很想唱一句:“终于等到你,还好我没放弃~”



为什么高林村村牌要加“括号”(张岳崧故居)呢?


因为整个村除了普遍的田野风光以外,背后隐藏的故事都是围绕着“海南第一探花”张岳崧和他的“张氏文化”去展开的。



刚一下车,发现妹就看见了一大片水田,鸭子在田野里走动,偶尔还有鸟儿从天上飞过。



不知哪处的藤蔓上挂着的红色三角梅,夺目且妖娆。



村里参天的古榕树将深邃的绿蔓延得很长很长,使高林村的这片区域也纳入了一片阴凉。



作为海南的历史古村,这里没有任何商业化的气息,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,有的只是古朴的韵味和深厚古老的文化,需要我们用一颗沉淀的心去体会。


2时空穿梭器



高林村一眼望去,没有现代华丽的装饰,村子里的古房屋、古巷道会让发现妹有种“穿越”时空的感觉。


高林村的“井”


△高林村日月双井“日井”


△高林村日月双井“月井”


一进村口,发现妹就看见了两口古井,这两口井被称为日月双井,日井原本是村民喝水用的井,而在低处井口为半月形的月井,是以前村民用来打水洗衣的。



没见过世面的发现妹打算皮一下,试试在古井打水是什么感觉~



高林村的“路面”


走在高林村的路上,打算挖掘村子的一些亮点,却被眼前的“路面”给吸引住了。



它分别铺着落叶、野果、细石、苔藓。这些自然之物,就像一种简单的装饰,丝毫不做作。



感谢大自然的馈赠,让这片平平无奇的土地变得有些生动起来。



清朝地砖,承载着多少代人的风霜


令人惊讶的是,高林村至今还保留铺着清朝百年地砖的路面,从这踏过时发现妹的脚步变得小心翼翼,生怕破坏了它。



高林村的“建筑”



沿着村中古巷道继续行走,七纵三横的巷道,规划脉络清晰,以青石铺设,两旁的老屋老墙上布满的青苔,也算是见证了过往的时光。



村里大多数建筑都完整地保存了清代传统建筑的风格,灰墙白瓦,十分古朴素净。



但也可能因为太过于相似,发现妹走着走着就会发现,咦,这个地方怎么似曾相识?



而且整个村竟然找不到一栋楼房,全都是矮矮的瓦房。



在采编的路上有幸碰见了张岳崧的第7代后人,他告诉我们,为了良好地保存古村的原貌,他们不愿村子里融入太多商业化的东西,所以村子只能建瓦房,不能建楼房和平房。



走着走着,恍惚间,我又有了穿梭在现实和历史之间的错觉。


高林村的“红”


发现妹在观察高林村各个房屋的时候,发现每家每户都贴着自己手写的对联。




人们总爱用浓墨重彩去装点生活,走近一看,古朴的木门掺杂着些许红,让沉稳的文化古村多了一些生活气息~



尽管时光流逝,我们还是能从对联的意涵上看出这是一个有文化积淀的地方。



每副对联上面写下的话语,都表达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。


写到这忽然觉得有点暖,发现妹开始慢慢地爱上这个小古村了~



3故事从未停歇


高林村随处都是故事,随便一个物件都穿越了百年的风云过往。



每个故事往往都会有主角,而高林村故事的主人公当然就是文章一开头就提到的“海南第一探花”张岳崧了。



究竟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?来,跟着发现妹,一起去主人公张岳崧的故居里逛一逛吧~



张岳崧,生于1773年,海南定安永丰乡高林村人。据《定安县志》对张岳崧记载,于嘉庆十四年,张岳崧高中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,成为了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。



大门口的“进士”和“探花及第”这两块木匾就足以证明了张氏家族的辉煌,而“进士”这块牌匾,是在张岳崧过世的第三年,他的二儿子考取功名后挂上去的,至今还被保存得很好。



张氏后人告诉我们,房屋顶上雕刻着的“草龙”,是清朝二品官员才会有的房屋象征,而天子的房顶上刻的则是“真龙”,意味着君臣有别。


△张岳崧出生时居住的地方


来到故居院内,拱门内庭中种着张岳崧亲手栽植的百合花、含笑花,也算是有着百年历史了,象征着清白做人和乐观豁达。


△故居会客厅


走进屋里,整个空间变得昏暗了些,墙面和地面上有着苔藓淡淡的痕迹,听张氏后人说,当年的县官来拜访张岳崧时都是在这间屋子里接待的。


△故居其中一间卧房


房间摆放的破旧桌椅,让发现妹想象到了先人是如何在这桌椅上读书写字的画面。


△故居大门


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,我在这座宅子里发现了不同的“门”,气派宽敞的正门是留给房屋的“主位”和来访的达官贵人们的。


△故居偏门


而旁边的这个小门则是下人们进出的地方,这个小门到底有多窄多低呢?能让一个衣服尺码为XS的发现妹正面穿过都觉得拥挤。


门高也只比娇小的发现妹多出那么一丢丢~所以当年下人们进出时,也是要俯下身才能穿过吧。


△故居的“下人房”


目光停留到这个拱形小门时,才得知这是下人们的房间。古时候,没有吩咐,家奴是不能随意进出主人的房间的。


△张氏宗祠


这座宅子的主人张岳崧不仅有着“海南第一探花”之称,还擅长书画、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,曾被嘉庆皇帝大赞神州大地“何地无才”。
他十分注重培养读书人,曾在多处地方讲课,为岭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


都说,人类的回忆,在于记录。虽然高林村的辉煌和张岳崧的故事已经远去,但历史会记载着这一切。


4“出去”的真正意义



走进张家宗祠,便看到了祖德流芳这四个大字,我想这不仅是对祖宗高尚德行的赞扬,也包含对自己和后世的鞭策。



张岳崧一生尚学重教,他的优良遗风后代们也得以传承,才会代代人才辈出。


整个高林村一共有200多口人,张氏一族就占了全村的90%,张岳崧的嫡系子孙有20几人。


也难怪高林村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张氏匾额、楹联、家训等等。这些宝贵的文物都让发现妹感受到了深深的“张氏文化”。



“一勤天下无难事,百忍堂中有太和”的“勤”和“忍”,在每个年代都是受用且不会过时的。



走着走着,有些疑惑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午休时间,在高林村采编了2个小时,都没有看见村子里有什么人走动,村子里的人都去哪了呢?



和张氏后人聊天才得知,村里有一部分人都“出去”了,读书的读书,打拼的打拼,留下的年轻人并不多。



当然,有人出去,就会有人留下。


张氏第7代后人是留下的其中之一。为了让大家更了解高林村文化以及海南第一探花张岳崧的故事,之前他都是义务地在村子里解说,现在他因为“解说员”的身份,每个月多了几百元的收入,他说,挺知足的。



一起从张岳崧故居走出来以后,我说:“张叔叔,我给您拍张照吧。”镜头下的他的笑得很真实。从交谈中,发现妹能感觉到他作为张氏嫡系子孙,内心的自豪。



突然觉得,我们读书,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,开阔自己的眼界,而“出去”的真正意义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回归,去回报自己的家乡。



倘若哪天功成名就,也要衣锦还乡、荣归故里,直至落叶归根。


采编完高林村,最后想说一句,想回老家看看了。




END


主编:ELVA   编辑:一颗圆香芹商务咨询请拨:18608921952(微信同号)

往期精彩回顾



点击图片回顾详情

更多精彩等你发现~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